4個簡單步驟|輕鬆制定投資計劃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你又準備好投資未?投資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必須有全盤的投資計劃,先可提升成功率。要做到成功的投資計劃,我們除了訂立理財目標,了解基本市場運作都是同樣重要。以下4個步驟教你制定成功的投資計劃,能令你更清楚自己的投資道路,助你向理財目標邁進。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步:建立明確的財務目標

理財需求絕對會影響你的投資計劃,因此良好的投資計劃必須顧及理財需要。投資前,應先行掌握自己的財務現況,再設立財務目標,然後依照財務目標來進行理財規劃。

財務目標可以分為短、中、長期:

☞ 短期目標:未來的 12-18 個月

想想自己有哪些短期需求、期望與考量。例如:想要清還信用卡費、購買新的電腦,或是將更多存款投入退休基金。

中期目標:未來的 3-5

在一段時間內希望達成的目標。例如:支付小朋友的學費,又或是家中需要裝修的開銷。

☞ 長期目標:未來 5 年以上

反映更為遠大的需求,多數是五年以上。目標可能包括了如何清償購屋房貸,或是擴大退休基金的規模,實際提升退休生活的水準。

第二步:衡量風險承受能力

在投資路上,每人的取態都各有不同,大家願意承擔風險的程度都不一樣。如何得知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可先以投資年期來判斷投資計劃。

  1. 投資年期越長,可承受的風險便越高

投資期越長的話,便越能夠渡過完整的市場週期,避免受短期波動所牽引。年輕人由於離退休年紀尚遠,可以承受的風險會較高。

2. 投資年期越短,可承受的風險普遍越低

假設您明年便踏入退休的階段,不再有恆常性收入。若投資突然大跌,已沒有足夠的時間收復失地,因此風險承受能力便會較低。

第三步:建立投資組合

了解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可以幫您決定怎樣配置不同類別的資產。各種風險取向者建立的投資組合有甚麼分別呢?

謹慎型
平衡型
進取型
投機型
股票/基金
35%
55%
75%
90%
債券
65%
45%
25%
10%

*以上只是例子,用來說明不同風險取向者的資產配置亦可能不同。所以,您必須認真分析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目標,再作決定自己的投資計劃。

第四步:挑選產品及定期檢視

1. 根據資產配置投資

投資者可以按着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資產類別,從而建構完整的投資組合。各類投資工具有着不同的風險與回報特性,所以資產配置並不簡單。 一般來說,回報潛力越高的資產類別,潛在風險也越高。

2. 評估投資表現

宏觀經濟和金融事件可以廣泛地影響投資市場。各行各業的基本因素改變,亦會為組合內各種資產類別,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隨着市場情況轉變或時間過去,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計劃,並評估組合表現非常重要。

投資涉及風險,本網的資訊僅作教學用途,並不構成投資意見或建議,故不應被視為作任何投資決定或行動的基礎。我們可能因用戶申請金融產品而從合作夥伴獲得少量佣金,但我們提供的內容時刻秉持獨立及客觀。產品資訊及條款,以相關機構向客戶提供的資料為準。

Crypto investing made easy

追蹤我們,接收最新資訊!

Facebook

@OlaWealth

Instagram

@ola.wealth_io

LinkedIn

@OlaWealth

Twitter

@OlaWealth_xyz

Telegram

@Ola 加密貨幣投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