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比特幣的價格,除了參考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外,我們還可以觀察鏈上數據分析。透過鏈上數據,可以查看每日加密貨幣交易的數量、比特幣巨鯨動向、長期持有者及礦工的比特幣持倉狀況,以判斷市場的未來趨勢。
我們將介紹常用的指標包括所有礦工到所有交易所流入數量、所有礦工流出量、礦工持倉指數及資金流動比率 & 代幣轉移量。
Table of Contents
指標一:所有礦工到所有交易所流入數量
指礦工從礦池轉移到交易所錢包的比特幣數量

通常礦工會出售少量比特幣來支持運營成本,但如果交易數量過高,意味著大量比特幣被大量礦工拋售,礦工不太看好未來的價格,代表未來市場較大機會呈下降趨勢。如果交易數量過低,代表只有少數礦工出售及囤積比特幣,看好未來的價格,有利未來市場價格上升。
例如:2021 年 11 月 8 日,比特幣價格為 67,551 美元,礦工轉移到交易所交易的數量為 904 枚,急劇增加 (44.6 %) 並突破 2021 年 10 月到 11 月橫行的區間 (600 – 800 枚),比特幣價格在當天急挫至 66,948 美元,並在 75 天後下降至 35,000 美元。
但指標可能出現虛假信號,例如:2021 年 10 月 1 日比特幣價格為 48,000 美元,交易所礦工流入的數量為 814 枚,突破 2021年 9 月至 2021 年 10 月橫行的區間,但是價格不斷上漲。
所以,當價格呈上升趨勢時,我們應該結合指標持續在高水平的交易數量,同時突破橫行區域,會提高準確性。礦工到交易所數量的指標適合觀察出售比特幣時機,比較難找到價格的底部,不適合市場呈下降趨勢。
指標二:所有礦工流出量
比特幣指從礦池錢包中流出。

參考近期的歷史數據圖表,4,500 枚流出量可視為關鍵水平。在流出量急劇上升並同時突破橫行區域,價格都會有較顯著的震盪,甚至大機會下跌。例如 2021 年 10 月 29 日、 7 月 28 日、8月 26 日和 6 月 16 日。
然而,所有礦工流出量指標並不能幫助我們找出價格變動的幅度,但當指標有較顯著的變動時,很可能顯示下一波較大的行情。
指標三:礦工持倉指數
指所有礦工以美元流出的數量除以 365 天移動平均線的比率。

當指數較高時,礦工發送比特幣的數量比平時(過去 365 日的移動平均值)為多,這是很可能是礦工看跌的信號。相反,當指數較低時,礦工發送比特幣的數量比平時少,這是很可能是礦工看漲的信號。
2021 年 10 月 29 日比特幣價格為 62,000 美元。礦工持倉指數為 0.276,參考近期的數據圖表,上升至正數可視為關鍵水平,在 3 天內從 -0.5 急劇上升至 +0.276,比特幣價格從 62,000 美元上升至 67,000 美元並開始下跌至 35,000 美元。此外,2021 年 6 月 27 日該指數為 0.13,價格從 2021 年 7 月 28 日的 42,000 美元下跌至 38,000 美元。
當礦工持倉指數從負數急劇上升至正數,這可能代表出售比特幣的信號。
指標四:資金流動比率 & 代幣轉移量
指流入或流出交易所的比特幣數量除以整個比特幣網絡上轉移的比特幣數量。

指比特幣網絡上轉移的數量。

我們可以分析資金流動比率和代幣轉移量來看看鯨魚是否通過場外交易出售比特幣。
- 如果資金流動比率較低,代幣轉移量較高,代表巨鯨可能通過場外交易購買比特幣,而不是交易所, 這是可能是市場看跌的信號。
- 如果資金流動比率較高,同時轉出的比特幣數量較高,說明巨鯨可能正在通過交易所轉移和購買比特幣, 這是市場看漲的信號。
- 如果資金流動比率較低,轉出的代幣較低,說明交易所和場外交易量不大,買賣壓力不大,這是市場看跌或中性信號。
2021 年 10 月 29 日比特幣價格為 64,000 美元,代幣轉移量急劇增加至 1 千萬枚 (代幣轉移量升),資金流動比率較低,比特幣價格從 64,000 美元上升至 67,000 美元並開始下跌至 35,000 美元 (市場看跌)。因此,當代幣轉移量大幅增加並接近 1 千萬枚時,例如 2021 年 9 月 10 日、2021 年 9 月 14 日、2021年 9 月 21 日、2021 年 10 月 19 日、2021 年 11 月 16 日、2022 年 2月 8日和 2022 年 3 月 8 日,資金流動比率仍然較低。因此,我們可以確定許多巨鯨通過場外交易出售比特幣,導致比特幣下跌。
總結
鏈上數據為投資者判斷比特幣走勢提供另一種看法,透過分析網絡上所有參與者的行動來窺探市場動向,從而作出部署。
然而,鏈上數據及指標也有可能有出現假陽性信號(False Positive),畢竟不是所有指標的觸發都是 if A then B,指標與指標之間都可以出現矛盾,也有可能出現滯後時間等等。 此時,便需要更詳細的數據分析來了解每一個,因此,在交易操作時還是需要配合其他基本面和技術分析,來判斷趨勢。
免責聲明:以上指標是根據歷史數據得出的結論,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表現。實際情況需要配合不同鏈上數據及技術分析或需要 AI 數據模型以找出更精準的觸發點。